水電工變總經理,四度從零開始的人生!
不是二代接班,也不是集團的皇親國戚,
40歲轉職到遠雄的吳方榮,
短短六年從基礎技術員升到遠雄海洋公園總經理。
而這是他第四度從零開始的人生!
高中畢業去讀軍校,從連長退了之後,考到了公賣局,又在公賣局待了11年。
公賣局改民營後退休,學機電的他自行創業。
而後為了陪伴母親,他選擇回到花蓮,回到自己的家鄉到遠雄海洋公園任職。
最初吳方榮應徵的是飯店公務科基礎技術員,
跟著大家輪三班維修飯店設施。
吳方榮說,「我的工作態度不會逃避,而是看到問題解決問題。」
吳方榮以地毯清洗為例,飯店常有洗不掉的污漬,
送到公務科就只能挖掉補上新的,不只勞師動眾又不美觀,
他便開始思考為什麼地毯污漬會洗不掉,並且自己動手做實驗,
最後找到清洗方法從根本解決問題。
就是這樣的態度獲得肯定,讓他從飯店調職至海洋公園,
一路做中學,晉升到總經理。
接任總經理後,吳方榮發現海洋公園每年虧損一至兩億,他要在五年內轉虧為盈,這是當初他答應董事長趙籐雄要做到的事。
吳方榮表示,國外評估開發樂園的基本條件,最少要有3000萬以上的人口,比台灣現有的人口數還多,
不過危機也是轉機,人類對於外太空、內太空都非常陌生,而遠雄海洋公園是台灣唯一一個以海洋為主題的樂園,吳方榮利用優勢去彌補劣勢。
轉虧為盈的目標,不只是空口畫大餅,吳方榮有自己的一套,他更謙虛地說,現在只是盈虧打平,還不算完成任務。
但實在令人好奇,他怎麼辦到的?
尤其像是海洋公園這樣一個跨越了動物養殖照顧、水質、生物、表演,園區餐飲、商店、大型遊樂設施等多項專業整合的遊樂園,該如何讓龐大的園區運作還能獲利。
「很多專業人士會被專業迷思,無法跳脫自己專業的領域來看事情,但因為我不是專業,我是從外面的角度來看。」
所以,吳方榮第一個考量的是先把內部體質做好,先做節流再求外部的發展,組織整併、人員精簡,內部凝聚再做外部的市場開發。
吳方榮看到迪士尼的員工能蹲著跟小朋友互動,也把這套服務熱帶進了遠雄海洋公園。
他說,主題樂園最重要的是人,他思考如何讓員工主動跟客人做互動,產生記憶跟情感,
所以後來他下了一個決定「全海洋公園每個員工最少要變2個魔術、折2樣氣球,自然就會跟客人互動。」
只要客人給的獎勵卡有寫到跟氣球魔術有關的,吳方榮就給員工獎勵,每個月做表揚,
大幅提升了回遊率與滿意度增加。
「旅遊就是生活體驗的一部分,如何讓客人留下記憶跟感動。」吳方榮不砸大筆資金購買新遊樂設施,反而在小地方用心,卻獲得了大大的收穫。
【成功不能複製,愈在地愈國際】
另外,吳方榮強調,複製別人的模式只能曇花一現,
「愈在地才能愈國際」,所以吳方榮利用花東的資源融合在樂園裡面,
他更徹底執行公司的初衷寓教於樂,到偏鄉國小推廣海洋教育。
只是從一個遊樂園的門外漢升任總經理以來,最難的決策是什麼?
吳方榮笑說,決策就是看數據分析,沒有做怎麼知道是對還是錯,錯了再修正就好,
但是颱風天到底幾點要關園或是要開放,已經收票入園的遊客又該怎麼辦,太晚放假又可能造成員工不安全……曾讓他很苦惱,
「我現在很能體會縣市首長的心情。」
總是隨時把自己全淘空再裝進新東西的吳方榮令人大開眼界,
他有自己的專業,卻又保有彈性,能迅速切換跑道,
他證明了原來人生其實可以有很多可能,更教人好奇接下來他還什麼不一樣的名堂。